建於江戶時代,位於東本願寺飛地境內,被靜謐氛圍包圍的美麗日式庭園。
涉成園過去曾作為東本願寺門主的隱居所,是個能感受歷史的日式庭園。庭園於江戶時代初期由石川丈山設計,為書院式的回遊庭園。園內有佔地面積六分之一的廣大印月池,以及賴山陽所選定的十三景,還有大書院的閬風亭、漱枕居、縮遠亭、代笠席等三間茶室,以及第二十一代嚴如(大谷光勝)的阿彌陀如來像的持佛堂園林堂等,諸多別緻的殿舍散布其中。園林堂是於昭和32年(1957年)重建的建築,堂內收藏著為紀念親鸞聖人700回御遠忌,於昭和33年(1958年)和35年(1960年)製作的棟方志功親筆襖繪「天に伸ぶ杉木」、「河畔の呼吸」,共計44面。閬風亭是大書院,為了能借景眺望東山的阿彌陀峰而建。室內懸掛著江戶幕府15代將軍德川慶喜所題的涉成園匾額,以及石川丈山所題的閬風亭匾額。明治13年(1880年)曾作為明治天皇的休憩所。庭園保留了造園時的樣貌,但曾於安政5年(1858年)和元治元年(1864年)兩度遭受火災燒毀。現有的殿舍是於慶應元年(1865年)至明治初期重建而成。超過7000平方米的廣大池塘名為「印月池」,過去曾引入高瀨川的水。進入明治時期,琵琶湖疏水開通後,為了東本願寺的消防噴水,從蹴上以專用鐵管引入疏水的水,這水也引進了涉成園。全年對外開放,在東本願寺舉行的各種活動等場合,也作為各種活動的會場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