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可眺望奈良市區的高地上,是一座古老的寺院。春天有五色椿,秋天則有萩花盛開,能在此感受靜謐與美麗。
白毫寺位於奈良市區東南部,在高圓山山麓,從寺內可將奈良盆地一覽無遺,是個風景優美的所在。關於白毫寺這個寺號最早出現在鎌倉時代的史料中,寺院的創建始末已不可考。根據傳說,白毫寺的所在地在奈良時代的和銅年間(708年 - 715年)曾是志貴皇子的山莊,境內至今仍豎立著刻有志貴皇子所吟詠的和歌的萬葉歌碑。根據菅家本《諸寺緣起集》記載,白毫寺是勤操在高圓山山麓建立的岩淵寺的子院。勤操(754年 - 827年)是空海的老師,也是三論宗的僧侶。 根據《南都白毫寺一切經緣起》(建武2年・1335年)的記載,白毫寺是由叡尊(興正菩薩)中興的。叡尊(1201年 - 1290年)是真言律宗的祖師,除了中興奈良的西大寺之外,也中興了許多寺院,並致力於社會事業。根據同緣起記載,中興第二祖的道照於弘長元年(1261年)迎來一切經,並於隔年在寺內建立經藏來收藏。興聖寺所留存的承久2年(1220年)的經卷跋文中有「白毫寺一切經之內」的字樣,這是史料上首次出現「白毫寺」的名稱。白毫寺內現存有本尊阿彌陀如來像、安置於閻魔堂的閻魔王及其眷屬像(太山王像、司命・司錄像)等鎌倉時代製作的佛像群。 白毫寺自古以來就深受人們喜愛,對於尋求靜謐與美麗的人們來說,這裡是一個能讓心靈平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