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時代建造,具有高度歷史價值的填海遺跡。
此水門是明治時代當時的八代郡為了進行填海工程「郡築新地」而設置的,在明治33年(1900年)建造了「甲」、「乙」、「丙」三處水門。現在,乙號、丙號水門已不復存在,僅有位於三番町的甲號水門保留著最初的樣貌。此水門由當時的熊本縣技師,後來的第五高等學校教授川口虎雄先生設計,基本結構為石造,拱形部分則使用了紅磚,特別之處在於其10連拱的連續設計。目前,此甲號水門自昭和38年新水門建成後,作為輔助設施被保留下來。水門的海側保留著南北1公里長的石砌防潮堤,與水門共同作為八代海填海工程的代表性遺跡,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是代表日本明治時代最大規模的填海遺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