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鏡閣是建於明治時代的西式建築,被指定為國家重要文化財。 其特色在於美麗的文藝復興風格外觀和豪華的內部裝潢。
天鏡閣是位於福島縣猪苗代町的舊有栖川宮家・高松宮家翁島別邸。 於明治41年(1908年)8月完工,巧妙地融合了部分三層樓的文藝復興風格,呈現出和洋折衷的建築樣式,其白色木板牆和陽台是其外觀特色。 建築當時流行的房間配置,如撞球室、大理石壁爐和枝形吊燈等豪華的擺設,在當時可謂極為奢華。 「天鏡閣」之名,是喜愛漢詩的大正天皇在皇太子時代停留於此地時,從李白的詩句「明湖落天鏡」中命名而來(親筆題字的匾額至今仍保存著)。 當時,據說是以別墅所見的猪苗代湖湖面比喻為鏡子而命名。落成至今已超過百年,周圍稀疏的樹木已長高至超過建築物的高度,因此現在已無法從館內看到湖面。 戶外設有第一任所有者有栖川宮威仁親王的銅像。此像原本位於東京築地的海軍軍醫學校前,於1984年(昭和59年)7月移至此地。 作為有栖川宮威仁親王的別邸,於1908年(明治41年)8月完工。威仁親王薨逝後的1922年(大正11年),高松宮宣仁親王在天鏡閣附近為威仁親王妃慰子靜養,建造了和風別邸(即現在的福島縣迎賓館,國家重要文化財)。但慰子也在隔年薨逝,天鏡閣與和風別邸皆由繼承有栖川宮家祭祀的高松宮家所有。期間,也曾作為皇太子裕仁親王(後來的昭和天皇)靜養之用(詳見後述)。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1947年(昭和22年)8月18日,曾作為昭和天皇戰後巡幸期間的行在所(住宿地)。1952年(昭和27年),由高松宮家撥給福島縣。福島縣曾將其作為縣職員研修所等使用,但由於建築物老化,於1971年(昭和46年)春季停止使用。1979年(昭和54年),因被指定為國家重要文化財,縣府於隔年1980年(昭和55年)起,耗時兩年進行建築物的修復工程,並開始對外開放。 現存建築物中,除部分房間外,本館各室全年無休對外開放,室內展示著從高松宮家移交的與威仁親王相關的物品。 皇室曾多次利用此處,皇太子裕仁親王與同妃良子女王也曾在此度過新婚旅行般的靜養時光(結婚於1924年)。或許是對此地的回憶深刻,1970年(昭和45年)於附近舉行的全國植樹祭行幸啟時再次造訪。看到當時乘坐的馬車展示時,還向一同前往的香淳皇后說「這就是當時的馬車」,相關情景也有記錄。此外,修復後的1984年(昭和59年),也為了紀念大婚60週年再次造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