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臨院以其保有室町時代建築風格的優美本堂,以及靜謐的枯山水庭園而聞名。您可以在這裡享受一段被歷史與自然治癒的時光。
興臨院是位於京都市北區紫野大德寺町的臨濟宗大德寺派寺院,為大本山大德寺的塔頭寺院之一。由能登國的守護大名・畠山義總於大永年間(1521年 - 1528年)創建,並以義總的法號命名為興臨院。自此之後,便成為能登畠山氏的菩提寺。具有室町時代建築風格的優美本堂被指定為重要文化財。本堂為入母屋造、檜皮葺的建築,據說其床之間是日本最早的。據說過去曾裝飾著狩野元信和土佐光信等人的障壁畫,但在幕末至明治維新的動盪時期遺失,現在裝飾著由福岡縣久留米市的水墨畫家村石米齋所繪製的襖繪。 方丈前庭是1978年(昭和53年)在方丈解體維修完成時,根據資料復原的枯山水庭園。白砂搭配石組,呈現出理想的蓬萊世界,引人進入靜謐的世界。 此外,興臨院還有一間由山口玄洞於1928年(昭和3年)捐贈的茶室「涵虛亭」。這間以蘇軾的詩命名的茶室,採用了古田織部喜愛的四疊台目,並加上了隅板的設計。床之間因有袖壁突出,看起來像洞穴一樣,故被稱為洞床。 興臨院是一個歷史與自然和諧共存,可以體驗靜謐之美的場所。這裡有著室町時代建築風格的優美本堂、引人入勝的枯山水庭園,以及獨特造型的茶室「涵虛亭」,處處皆是值得一看的地方。造訪大德寺時,請務必也來興臨院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