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和荷蘭的不同造船技術共存的珍貴造船廠遺址。
惠美須鼻造船廠遺址是位於山口縣萩市,長州藩建造西式帆船的造船廠遺址,也是世界遺產「明治日本的產業革命遺產 製鐵・製鋼、造船、煤炭產業」的構成資產之一。1853年,由於美國、英國、俄羅斯帝國等西歐各國的軍艦相繼出現在日本近海,對江戶幕府和各藩構成威脅,幕府遂撤銷了大型船隻建造禁令。也要求負責浦賀警備的長州藩建造大型船隻。雖然長州藩因財政因素持消極態度,但由於桂小五郎向藩提出建造軍艦的意見等原因,隔年1854年,藩主毛利敬親決定建造西式軍艦。 派遣了在建造日本第一艘正式西式帆船君澤形(縱帆)軍艦的伊豆國戶田村的造船工匠首領尾崎小右衛門,尾崎在戶田村邀請了參與建造縱帆船的高崎傳藏等人回到藩內,並於隔年1856年在小畑浦的惠美須鼻開設了軍艦製造所。同年12月,萩藩第一艘西式軍艦丙辰丸建成,1860年,在長崎海軍傳習所學習了荷蘭科特爾船建造技術的藤井勝之進又建造了第二艘庚申丸。丙辰丸建造時使用的鐵,是在大板山煉鐵遺址(同為明治日本產業革命遺產的構成)以傳統煉鐵法煉製而成,是西洋技術與日本傳統技術結合的罕見例子。 後來,由於蒸汽船成為主流,長州藩轉為購買外國製蒸汽船的方針,不再進行艦船建造,造船廠因此關閉。 現在,惠美須鼻造船廠遺址還保留著當時的石造防波堤。這個防波堤被認為是當時史料中記載的「今浦波戶」。惠美須鼻造船廠遺址是俄羅斯和荷蘭的不同造船技術共存的珍貴造船廠遺址,是了解近代技術導入時期的重要遺產。雖然現在沒有留下任何建築物,但可以一邊想像當時的景象一邊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