佇立於平安時代風葬之地化野的古剎。約8,000尊石佛林立的「西院之河原」,在靜謐中展現出生命的強韌,是獨特的景觀。
化野念佛寺是位於京都市右京區嵯峨鳥居本化野町的淨土宗寺院,山號為華西山,本尊為阿彌陀如來。化野與東山的鳥邊野、洛北的蓮台野並列,是平安時代以來的墓地,以風葬之地聞名。相傳弘仁2年(811年),空海在此埋葬曝屍荒野的遺骸,為了供養而埋下千尊石佛,並建立五智如來石佛,創建了五智山如來寺。之後,法然在此開設念佛道場,寺名也改為念佛寺。本尊為阿彌陀如來像(寺傳說是湛慶所作,但實際作者不明),本堂則是在江戶時代正德2年(1712年)由寂道重建。 明治30年代,宗教奉仕團體「福田海」的開祖中山通幽師,挖掘並收集了埋沒的無緣佛。這些佛像被排列成聽釋尊寶塔說法的人們的姿態,並加以供奉。數量約有八千尊,根據與石佛一同出土的壺和古錢的時代考證,可追溯至平安、鎌倉、室町、江戶等各個時代。為這些無緣佛靈獻上蠟燭的千燈供養,會在盂蘭盆節的傍晚舉行。石佛和石塔肩並肩排列的景象,如同空也上人的地藏和讚所描述的,嬰孩堆積石塊的河原景象,因此被稱為賽之河原,也稱西院之河原。 境內也有水子地藏,在地藏菩薩的緣日會舉行水子供養。化野念佛寺是歷史與自然融合的靜謐空間,能帶給來訪者平靜與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