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子畑選礦場遺址曾被譽為東洋第一,其宏大規模和歷史感令人震撼。在這裡可以參觀巨大的基礎結構、斜坡索道遺跡以及明神電車等,遙想支撐日本近代化的歷史。
神子畑選礦場遺址位於兵庫縣朝來市佐嚢,曾是明延礦山的選礦設施。明延礦山自戰國時代開始開採,曾產出金、銀、銅、鉛、錫等多種有色金屬。神子畑選礦場遺址本身也曾作為神子畑礦山而繁榮一時。該礦山生產銀和銅,一度作為生野礦山的支山由幕府管轄,但由於礦石產量不如生野銀山穩定,因此經歷了繁榮與衰退的交替。明治11年,神子畑周邊發現了有希望的銀礦脈,因此開始進行近代礦山開發。明治政府也投入了大量資源,並將當時位於生野的部分外國人居住區和礦山事務所遷至此地。該礦山事務所現作為「穆斯舊居」保存,展示著神子畑選礦場等相關資料,並設有穆斯之家攝影館,陳列著照片,已被指定為兵庫縣文化財。然而,明治41年神子畑開始衰退,不得不縮小探礦和採礦場。明治29年,該礦山被轉讓給三菱公司,並於大正6年關閉。與此同時,明延礦山的開採量增加,原有的選礦設施已不敷使用。因此,決定將採礦後的初次破碎作業移至此地,並將選礦功能轉移到神子畑。儘管礦山的角色已經結束,但神子畑於大正8年作為大規模的「機械選礦場」重生,選礦來自明延礦山的礦石。利用山坡地形的機械選礦場,其規模和產量都被譽為「東洋第一」。尤其是「比重選礦技術」在國際上也獲得高度評價,吸引了來自海外的考察團。此外,選礦場24小時運作,夜間燈火通明,宛如一座不夜城。可惜的是,由於昭和62年日元急速升值導致競爭力下降,明延礦山關閉,神子畑選礦場也隨之停止運作並關閉。之後建築物雖被保留,但在平成16年被拆除。現在只剩下鋼筋混凝土的基礎結構和連接選礦場上下的斜坡索道遺跡,並作為歷史公園「礦石之道神子畑站」進行維護。此外,連接明延和神子畑的「明神電車」也在此展出。神子畑隨著時代變遷,曾經支撐著日本的經濟。如今,選礦場遺址的氣勢依舊能向我們傳達其深厚的歷史,是能讓人真切感受到「東洋第一」的產業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