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指定為國家重要文化財產的阿彌陀堂,光是看著就能讓心靈平靜。
八葉寺是位於福島縣會津若松市的真言宗寺院,山號為諸陵山,別名有會津總菩提所、會津高野山等。據說,康保元年(964年)空也上人來到此地時,建立了供奉阿彌陀佛和經文的殿堂,這就是八葉寺的起源。寺內以阿彌陀堂為本堂,右側有十王堂,左側有供奉空也上人像的空也堂,後方則有奧之院。此外,境內還有仁王門、空也清水、鐘樓,以及據說是寺名由來的、過去曾是八葉蓮花形狀的池塘。阿彌陀堂的建築結構為面寬3間、進深3間,屋頂為單層茅草葺入母屋造,正面為妻入式。1904年,根據舊古社寺保存法被指定為特別保護建造物(舊國寶),1950年文化財產保護法施行後,成為國家重要文化財產。 在福島縣會津地區,每年盂蘭盆節(8/13~16)前的8月1日至7日期間,普遍可見前往八葉寺迎接亡者的「冬木澤參拜」習俗。人們認為,盂蘭盆節時,逝者會從彼岸返回家中或墓地,途中會經過八葉寺,因此,事先前往作為中途站的八葉寺迎接。人們會將寫有逝者名字(戒名或法名)和迎接者姓名的塔婆,立在八葉寺奧之院,作為迎接的標誌。此外,家人或親戚也會在期間,將逝者的牙齒、骨頭、指甲、頭髮等(事先取下)帶去,放入木製小型納骨五輪塔,奉納於八葉寺。這個習俗作為冬木澤參拜的習俗,被選為國家應採取記錄措施的無形民俗文化財產,2010年已完成記錄,目前為無形民俗文化財產。此外,奉納的文祿年間以來的14,824個小型納骨塔婆及納骨器,被指定為國家重要有形民俗文化財產,稱為八葉寺奉納小型納骨塔婆及納骨器。另外,每年8月5日在境內的空也堂前奉納的空也念佛舞,也被指定為福島縣的重要無形民俗文化財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