聳立在宇治川中的島上的日本最大級石造十三重塔。其壓倒性的存在感和歷史感,是必訪的景點。
位於宇治川中央被稱為「塔之島」的沙洲上的浮島十三重石塔,其雄偉壯觀的景象令人震撼。這座石塔由鎌倉時代後期的西大寺僧人叡尊建立,旨在供奉宇治川捕撈的魚靈,並祈求橋樑安全。高約15.2米的規模,是日本近世以前的石塔中最大級別的,其存在感令人印象深刻。 石塔所在的「塔之島」以前被稱為「浮島」或「浮舟之島」,是一個形狀像船的人工島。這個島嶼可以很好地承受宇治川的洪水,不被急流沖走。另一方面,石塔多次遭受洪水破壞,經歷了倒塌和修復。然而,在江戶時代後期寶曆6年(1756年)發生的大洪水中倒塌後,它深深地埋在河底的泥沙中,再也沒有重建。 1905年(明治38年)開始發起重建,並於1907年(明治40年)開始挖掘工作。1908年(明治41年)發現了除了九重笠石和相輪以外的所有部分,並重新製作和重建。之後,雖然找到了原來的九重笠石和相輪,但它們被移到了興聖寺的花園裡。 浮島十三重石塔被指定為國家重要文化財產,作為傳達歷史和文化的珍貴遺產,深受人們的喜愛。在宇治川的流水和綠意盎然的風景的襯托下,莊嚴的石塔身影深深地打動著遊客的心。附近還有世界遺產的平等院和宇治橋等眾多歷史名勝,是一個可以盡情享受歷史和自然風光的觀光景點。請務必親自造訪,親身體驗其壓倒性的規模和歷史的厚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