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築城名手・藤堂高虎改建的歷史悠久的城跡。 現在作為綠意盎然的城址公園進行維護,是市民休憩的場所。
津城是位於三重縣津市的日本城堡,又名安濃津城。 現在津市的古名是安濃津,自平安時代以來就是伊勢國政治經濟的中心。鎌倉時代,以藤原南家後裔工藤氏為祖的長野氏統治此地。 津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戰國時代的永祿年間(1558年 - 1569年),長野氏一族的細野藤光在安濃川和岩田川的三角洲上建造了小規模的安濃津城。 永祿11年(1568年),織田信長的伊勢入侵,織田掃部頭(津田一安)入城。次年,織田信包入城。信包擴建了城郭,修建了石牆和護城河,並整備了本丸、二之丸和三之丸。天正5年(1577年),建成了五重天守和小天守。 豐臣家時代,文祿3年(1594年),信包被秀吉命令調往丹波國柏原,次年文祿4年(1595年)7月,豐臣家家臣富田一白獲封5萬石(也有說法是6萬石)並入城。一白之子信高在慶長5年(1600年)的關原之戰中加入東軍,遭到西軍的毛利秀元和長宗我部盛親軍3萬兵力的攻擊。迎戰的信高和前來支援的分部光嘉的聯合軍僅有1300人,處於劣勢,被迫苦戰,城內大部分建築物被燒毀。經過奮戰,在木食應其的調停下開城投降。然而,由於這次奮戰,戰後江戶幕府給予其2萬石的加封(安濃津城之戰)。 慶長13年(1608年),信高被調往伊予宇和島藩,取而代之的是從伊予今治藩來的藤堂高虎,他帶著伊勢和伊賀22萬石入城。高虎著手對城堡進行大規模改建,將其變成了輪廓式的城郭,並整備了城下町。此後,這裡成為了藤堂氏的居城,一直到明治維新。 明治4年(1871年),由於廢藩置縣而廢城,此後,建築物被拆除。之後,作為「城址公園」,在本丸遺址上整備了日式庭園,昭和33年(1958年),在丑寅箭樓遺址相鄰的多聞箭樓遺址上重建了混凝土製的模擬隅箭樓(三重箭樓)。與舊有的丑寅箭樓在位置和形狀上都完全不同,是無視史實的觀光用模擬箭樓。 現在本丸遺址的日式庭園入口處,移建並保留著藩校有造館的正門入德門。 平成29年(2017年)4月6日,被選定為續日本100名城(第152號)。 津城跡不僅適合喜歡歷史的人,也推薦給想要盡情享受大自然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