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明治時代養蠶及製絲業的珍貴歷史遺跡!親身體驗被列為世界遺產的壯觀風穴!
荒船風穴是位於群馬縣下仁田町的風穴,在明治時代被用作儲藏蠶種(蠶卵)。風穴因夏季也會吹出冷風,因此在江戶時代也被用作儲藏醃漬物的地方。為了保存蠶種,溫度管理至關重要,而風穴是將蠶種保存在適當溫度的理想場所。 荒船風穴由庭屋靜太郎及其子千壽父子建造。庭屋靜太郎曾擔任村長和縣議員,其子千壽則是高山社蠶業學校的畢業生,在學期間獲得了關於長野風穴的知識。千壽在自家周邊進行調查,注意到距離自家7公里處的風穴,並開始研究其是否可用於儲藏蠶種。 荒船風穴於1903年(明治36年)建成第一號風穴,之後於1908年(明治41年)建成第二號,1913年(大正2年)建成第三號,由三個風穴組成。在建造這些蠶種儲藏風穴時,曾向東京蠶業講習所所長本多岩次郎、高山社社長町田菊次郎等各界專家尋求協助。 荒船風穴的規模非常突出。雖然這是第三號風穴建成之前的數字,但根據1909年(明治42年)的調查,其可儲藏的蠶種數量為110萬枚,而群馬縣內蠶種儲藏風穴中,第二多的榛名風穴僅為10萬枚。 荒船風穴在使養蠶業能夠一年進行多次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與富岡製絲廠等一起為日本近代產業的發展做出了貢獻。2014年,它被列為世界遺產「富岡製絲廠和絲綢產業遺產群」的構成資產,其歷史價值獲得了世界的認可。 現在,荒船風穴僅存風穴本身,但遺留下來的遺跡讓人們可以感受到當時的壯觀景象。參觀時,請注意服裝,手機信號幾乎無法連接,以及途中可能遭遇熊和蛇等野生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