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户时代建造的,位于东本愿寺飞地境内的,被静寂包围的美丽日式庭园。
涉成园曾经是东本愿寺门主的隐退之所,是可以感受到历史的日式庭园。庭园在江户时代初期,由石川丈山作为书院式回游庭园建造。园内有占地面积六分之一的广阔印月池,以及赖山阳选定的十三景,还有大书院的阆风亭、漱枕居、缩远亭、代笠席三间茶室,以及第二十一代严如(大谷光胜)的阿弥陀如来像的持佛堂园林堂等,诸多别致的殿舍散落其中。园林堂是昭和32年(1957年)重建的建筑物,堂内收藏着为纪念亲鸾圣人700回御远忌,于昭和33年(1958年)和35年(1960年)制作的栋方志功亲笔的隔扇画《伸向天空的杉木》和《河畔的呼吸》,共计44面。阆风亭是为了可以眺望到东山的阿弥陀峰而建造的大书院。室内悬挂着江户幕府15代将军德川庆喜所书的涉成园匾额,以及石川丈山所书的阆风亭匾额。明治13年(1880年)曾被用作明治天皇的休息场所。庭园保留了建造时的原貌,但因安政5年(1858年)和元治元年(1864年)两次遭受火灾而烧毁。现在的殿舍是从庆应元年(1865年)到明治初期重建的。超过7000㎡的广阔池塘名为“印月池”,古代曾引入高濑川的水。进入明治时代,琵琶湖疏通后,为了东本愿寺的消防喷水,从蹴上通过专用铁管引入疏通水,这部分水也被引入了涉成园。全年向公众开放,在东本愿寺举行的各种活动等之际,也作为各种活动的会场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