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内氏建造的居馆遗址。由于是作为居馆而非城池建造的,因此防御力不高。
大内氏馆遗址是位于山口县山口市大殿大路的城馆,是曾以周防国和长门国为根据地的大内氏的居馆(守护馆)。确切的建造时期不明,但根据江户时代绘制的《山口古图》,推测为14世纪中叶的1360年左右。然而,根据发掘调查,很可能是1400年代中期第13代大内教弘建造的。大内氏第24代当主大内弘世将山口定为根据地并迁居于此,建造了这座居馆,为了配合模仿京都的山口街道,建造了居馆而非城池,因此,作为后方防御设施,在背后有高岭城。鼎盛时期的馆舍包括护城河在内,东西长160米以上,南北长170米以上,呈方形,据说模仿了京都的将军府邸。初期,馆舍仅用沟渠和围墙围住,但在15世纪中叶,成为了具有一定防御力的城馆,配备了护城河和土垒。护城河进一步向南延伸,因此,推测在土垒围住的部分以南还有相关设施。馆舍的北侧建有别邸筑山馆(筑山御殿),大内氏馆作为住宅,筑山馆则作为迎宾场所使用。此外,馆舍的东南方有一个带大池塘的庭园,西北方有一个枯山水庭园,在现在的龙福寺东南方也有一个详细情况不明的庭园。随着大内氏的繁荣,山口作为“西京”而兴盛,但到了弘世之子大内义弘时期,似乎已经显得狭窄,因此在北侧建造了筑山馆。通过发掘调查确认,大内氏馆也随着领土的扩大而至少扩建了5次。大内义隆时代的1551年,家臣陶隆房发动叛乱,山口被烧为灰烬(大宁寺之变)。当时的大内氏馆的情况不明,但在变乱之后,新任大内氏当主大内义长入住了大内氏馆。1556年,毛利元就入侵(防长经略)后,大内义长放弃山口逃亡。大内氏馆也结束了其使命。次年,毛利隆元在同一地点建立了龙福寺,以祭奠大内义隆。1959年11月,该遗址被指定为国家级史迹,并一直在进行发掘调查和复原整备。2017年4月6日,与高岭城一同被选为续日本100名城(第1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