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于明治时代的西式建筑,被指定为国家重要文化财产的天镜阁。 其特点是美丽的文艺复兴风格外观和豪华的内部装饰。
天镜阁是位于福岛县猪苗代町的旧有栖川宫家·高松宫家翁岛别邸。 于明治41年(1908年)8月竣工,巧妙地融入了部分3层结构的文艺复兴风格,采用了和洋折衷的建筑样式,白色的木板墙和阳台是其外观的特点。 建筑当时流行的房间布局方式,如台球室、大理石壁炉、枝形吊灯等豪华的陈设,在当时是极其奢华的。 “天镜阁”之名,是喜爱汉诗的大正天皇在皇太子时代到访此地时,从李白的诗句“明湖落天镜”中命名的(亲笔题写的匾额被保存下来)。 当时,据推测是以别邸可见的猪苗代湖湖面比作镜子而命名的。竣工至今已超过100年,周围稀疏的树木长到了超过建筑物的高度,现在已经无法从馆内看到湖面。 室外有最初的所有者有栖川宫威仁亲王的铜像。这座铜像原本位于东京筑地的海军军医学校前,于1984年(昭和59年)7月移至此地。 作为有栖川宫威仁亲王的别邸,于1908年(明治41年)8月竣工。威仁亲王去世后的1922年(大正11年),高松宫宣仁亲王在天镜阁附近为慰藉威仁亲王妃慰子,建造了和风别邸(现在的福岛县迎宾馆,国家重要文化财产)。但慰子也在次年去世,天镜阁和和风别邸都归继承有栖川宫家祭祀的高松宫家所有。在此期间,也曾被用于皇太子裕仁亲王(后来的昭和天皇)的静养(详见后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1947年(昭和22年)8月18日,这里成为昭和天皇战后巡幸期间的行在所(住宿地)。1952年(昭和27年),从高松宫家转让给福岛县。福岛县曾将其用作县职员研修所等,但随着建筑物老化,于1971年(昭和46年)春季停止使用。1979年(昭和54年),被指定为国家重要文化财产,福岛县于次年1980年(昭和55年)起,耗时两年对建筑物进行了修复工程,并开始对外开放。 现存建筑物中,除部分房间外,主馆的各个房间全年开放,室内展示着从高松宫家转让的有栖川宫威仁亲王相关的物品。 皇室人员曾多次使用此地,皇太子裕仁亲王和良子女王也曾在此度过类似蜜月旅行的静养时光(1924年结婚)。这段在此地的滞留时光可能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1970年(昭和45年)附近举行的全国植树祭行幸启之际再次来访。看到当时乘坐的马车展示时,还向一同前来的香淳皇后讲述了“那是当时的马车啊”的往事。此外,在修复后的1984年(昭和59年),为纪念结婚60周年再次来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