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賀市的象徵,鍋島36萬石的居城遺址。可以參觀被指定為國家重要文化財產的「鯱之門」和「續櫓」等。
佐賀城原本是統治佐賀的龍造寺氏的村中城,由鍋島直茂、勝茂父子擴建、整備而成,於慶長16年(1611年)竣工。佐賀城是建在平地上的平城,本丸東西長70間(約126米),南北長68間(約122米),西北部建有四重五層結構的天守閣,據說石牆高5間(約9米)。周圍被寬達80米的護城河和土堤環繞,土堤上種植的松樹和楠樹等樹木,使人無法窺視城內。由於多次火災反覆燒毀和重建,明治7年(1874年),因江藤新平發起的「佐賀之役」,部分建築被破壞,剩餘的建築也隨著時間推移逐漸被拆除,現在只剩下本丸的門——鯱之門、續櫓和石牆。鯱之門的牆壁是白色的,屋脊兩端放置著名稱由來的青銅製鯱。厚重的門和門扉上留有「佐賀之役」的彈痕,述說著當時戰鬥的激烈。 現在,環繞城址的護城河一帶已成為縣立佐賀城公園。護城河裡有水鳥和鯉魚游弋,整備了大小噴泉和草坪廣場,櫻花、杜鵑花和護城河裡的蓮花等為季節增添了色彩,是絕佳的散步路線。此外,護城河畔並排著樹齡推測超過300年的大楠樹,這些樹木被指定為縣天然紀念物。佐賀城跡是能感受佐賀歷史、親近自然、代表佐賀的觀光景點。